為什麼只有南極有企鵝,北極卻沒有呢?這還要從很久以前說起。在距今約7000萬年以前,地球的大陸版圖并不是現在的這個樣子,現在的澳大利亞、南極洲以及南美洲曾經是一塊完整的大陸,我們管這塊大陸叫做岡瓦納大陸,而企鵝的祖先就是發源于這塊大陸之上。
在過去漫長的進化之路上,它們的飛行能力早已退化,在之后千萬年的進化過程中,企鵝變得越發適應水中的生活,而隨著之后的板塊運動,南極大陸和其它的板塊分裂開來,而企鵝也就被困在了南極這塊大陸之上。
走路笨拙又不會飛的企鵝自然不可能跋山涉水向北遷徙,所以北極自然也就沒有企鵝了。雖然南極的企鵝去不了北極,但北極其實也有自己的「企鵝」。有一個詞匯叫做「趨同進化」,就是說在兩個不同的生態系統里,占據相同生態位的物種會進化出相似的結構和特征。
北極曾經有一種鳥類叫做大海雀,它在外形特征上與企鵝極其相似,同樣的黑白禮服、同樣笨拙的走路方式,同樣不會飛行。
而大海雀沒有企鵝這麼幸運,它的棲息地恰好與人類的活動區域相重疊,于是人類捕殺大海雀,制作美麗而保暖的羽絨,大海雀的數量隨之急劇減少,在16世紀的時候,歐洲沿岸就已經找不到大海雀的筑巢了,而到了19世紀,大海雀正式滅絕。
在1936年到1938年之間,兩家不同的公司分別將一些帝企鵝、通心粉企鵝以及公驢企鵝引入到挪威海域,希望它們能夠在這里建立永久的棲息地,繁衍生息,填補這里的生態位空缺,而最終能夠像大海雀一樣成為一種具有經濟效益的鳥類。然而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,在大海雀滅絕的漫長歲月里,大海雀的生存空間已經被競爭者逐步侵占了,所以新來的企鵝將要面臨殘酷的競爭。
引入挪威海域的企鵝數量太少,在與本地海鳥的競爭過程中始終處于劣勢。
另一方面,這里的生存威脅要比南極大陸大得多,這里不僅有北極熊,還有北極狐、水貂,這些動物無一不對企鵝虎視眈眈。此外,還有很多肉食性鳥類會對企鵝的繁殖巢穴構成威脅,所以企鵝的數量始終沒有增長,甚至于可以說幾乎沒有一只小企鵝在這里誕生。
根據記錄,有些企鵝甚至還死于了當地人之手。事實證明,無論是企鵝,還是大海雀,從人類到來的那一刻起,就決定了它們所占據的生態位置必然要空缺出來,因為這種不會飛行、走路笨拙的大型海鳥幾乎是無法與人類實現共存的,只有當它們的棲息地與人類活動區域完全隔絕,才能夠贏得一席生存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