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匠做好所有準備工作,取一只翠鳥出來,活生生拔下它身上顏色最鮮亮的那一根羽毛,迅速把它貼到用金絲嵌好的發簪上。
而被拔下羽毛的翠鳥,會因為劇烈的疼痛而哀鳴不止,最后口中流血很快死去,被人扔進裝滿了死鳥的籠子里,很快就換下一只活鳥。
傳說這就是點翠工藝里的最高級手法,名叫 「活鳥取羽」,這樣做一支發簪少說也要幾十上百只活翠鳥, 要是給王公貴族做一頂鳳冠,那少說也需要上千只翠鳥。
這樣的點翠工藝是真的嗎?是不是真的對翠鳥造成了危害?這麼殘忍的技術,究竟有什麼流傳的價值呢?
▋ 精美的點翠工藝
1957年10月20日,考古人員在北京發現了萬歷皇帝的陵墓,與他同葬的還有孝端、孝靖兩位皇后。
在出土的眾多珠寶中,有 四件點翠鳳冠,尤為奪目,其色之鮮,其型之美,讓在場的其他首飾全都顯得黯淡無光,不值一提。
那麼,究竟是什麼讓這四件鳳冠如今還保持著如此亮眼的顏色呢?
這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古代傳統的金銀首飾制造工藝—— 點翠。
所謂點翠,就是將金屬和動物的羽毛放在一起,經過各種復雜的工序,讓兩者完美結合,由此打造出來的飾品色澤艷麗,永不褪色。
此工藝 源于漢代,頗受達官顯貴的追捧,而皇室飾品更是通過此種工藝,制作了無數令人眼花繚亂的珠寶,也因此,讓古代的珠寶藝術及點翠工藝達到了頂峰, 其中所蘊含的價值,就如冠上的羽毛一般,直到如今,也不曾褪色。
那麼,被拔去了羽毛的翠鳥,又會怎麼樣呢?
點翠取羽時,必須保證翠鳥是活著的,這樣的毛色才可以達到最佳狀態,被取了羽毛之后的翠鳥, 并不會立即死亡,而是失血過多或者傷口無法愈合而死去,所以這種工藝雖然美麗,但卻實在殘忍。
對于現在的社會來說,物質保障完善,如果繼續追求這種以生命為代價的奢侈品,那麼翠鳥的獻血將會沾滿人類的雙手。
所以,雖然這項工藝非常精美,并且獨具匠心,但最好還是只讓它只留存在記憶中,書本里,以生命之血去滋養人類的虛榮和貪欲,只會造成無盡的悲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