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東部的彭達拉縣,有當地的官員在外出時,發現了已經死去一段時間的懶熊,并且十分強壯和威猛,這讓當地人都十分好奇,到底是「何方神圣」能夠讓如此龐然大物而毒發身亡,獸醫的尸檢后,居然是圓斑蝰的「杰作」。不免引得一陣軒然,這小小的毒蛇,反倒讓一只大熊,原來可以如此「手到擒來」,其實是它們低估了圓斑蝰的實力。
圓斑蝰在很多地區都有分布,和一般蛇類的生活習性相似,圓斑蝰也喜歡捕捉鳥、蛇、蜥蜴或者其它蛙類為食。它在捕食的時候,卻和大部分的毒蛇有不一樣的攻擊舉措,不會選擇突擊型的迅速攻擊,而是選擇「埋伏」在一個不易發現的位置,然后伺機而動。
故圓斑蝰在拉丁文中的學名有著「潛伏者」的意思,并且它的耐心可不止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。在捕食上從來不急功近利,也不會發現獵物,就上前去將其擊殺。
再加上它是個極其帶有「行動緩慢」屬性的蝰蛇家族成員,在正常情況下,都是不急不躁的,慢慢的向前移動。只要沒有遭遇外界的干擾,它就像活在一個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中,慢悠悠地「散步」于各處。
圓斑蝰雖然看上去十分佛系,但是它的實力卻是毋庸置疑的,恐怖的致命率,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排名前幾的。并且被它咬傷后,絕對不會好過,即便日后康復了,還會留下許多「后遺癥」,甚至在我國都還沒研制出專門的血清。
若是攝入的毒液量較大時,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就失去生命,故也被人稱為 「百步金錢豹」,便是比喻它的毒性發作時間就像金錢豹一樣,令人發指。
而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東部的彭達拉縣,悲慘而死的懶熊,它或許也沒想到自己的一生,閱敵無數,竟然死在了一只小小的蛇手中。其實說來也不奇怪,畢竟懶蛇死在圓斑蝰毒液的案例,并不僅此一例。
不過懶熊應該是在野外行動時,不小心「惹怒」了圓斑蝰,比如不小心進入了它的領地后,又不小心的踩到了它,或者驚擾了它。這才讓完全對懶熊抱有想法的圓斑蝰,也萌生了咬傷之心。人類也無法承受的毒性,當圓斑蝰釋放的多一些以后,那拿下懶熊的命,簡直就是分分鐘的事情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