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鴟是一種特殊的鳥類,被稱為行走的「食用油」,因為它的身體充滿了脂肪。據說用油鴟熬製的油不僅清澈無味,而且能夠長時間保存而不變質。印第安土著人常常使用油鴟的油來烹飪食物或照明。
油鴟是一種夜行鳥,屬于夜鷹目,與貓頭鷹有些相關。它們嘴巴呈黃色,長有尖銳而帶有鉤狀的喙,眼睛又大又圓。油鴟的身體呈暗紅褐色,翅膀上有白色點斑和黑色橫斑。它們的翅膀非常長,並且有一個特別響亮的叫聲,每秒鐘能叫超過250次。油鴟利用這種叫聲在黑暗中定位,並能夠準確辨別食物、同伴和障礙物的位置。
油鴟在南美洲的哥倫比亞、厄瓜多爾、秘魯等地生活。在繁殖季節,它們會在巖洞中築巢。雌鳥會產下2到4顆蛋,然後由雄鳥和雌鳥一起共同餵養幼鳥長達120天的時間。幼鳥被充分餵養,體重可以達到成年鳥的70%至100%。
油鴟之所以含有如此多的油脂,與它們食性有關。油鴟主要吃果實,包括油棕果、牛油果和橄欖。這些果實的含油量非常高,油鴟長期食用這些果實累積了大量的油脂。印第安人發現了這一點後,使用油鴟的幼鳥來煉製油,這樣煉製出來的油不僅清澈透亮,而且保存時間很長,可以用來照明和烹飪。
對于油鴟來說,它們的幼鳥成為煉油的工具實在是一種命運。但隨著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