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種海洋生物,在中國被譽為一級國寶,買賣它的殼都要「牢底坐穿」,然而在日本卻被端上餐桌成為了美食。
它便是海洋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,貝殼之王。最大的硨磲能夠長到1米以上,重量更是可達300千克!
硨磲,屬于我國一級保護動物,不管是捕獵還是售賣制品都是違法的。
在日本,硨磲可以被隨意捕撈食用。
除了日本之外,韓國以及許多東南亞國家也可以隨意食用。為何我國要把硨磲列為保護動物,禁止食用呢?
硨磲屬于雙殼綱軟體海洋生物,其中幾個品種的巨型硨磲最大可以長到1米多長,達到300千克以上的重量,是海洋之中當之無愧的「貝殼之王」。
巨型的兩個大貝殼合攏在一塊,貝殼看起來就像是一個三角形形狀,殼頂彎曲微微隆起。殼質地厚重,看起來十分粗糙,外面還龍騎放射肋,有鱗片或棘。邊緣如齒,呈現出波浪形狀,內殼質地卻如玉一般潔白而光潤。
雖然它的外殼看起來有些平平無奇,甚至算不得好看。但一旦張開貝殼,就能看到絢麗奪目的外套膜,孔雀藍、粉紅、棕紅等多種色彩呈現,還帶有不同顏色的花紋。
雖然硨磲只是貝殼類的一種,但是它們卻具有多重價值,成為了人類爭先恐后捕撈的「戰利品」。
首先,硨磲作為貝殼生物的一種,肉質脆而鮮嫩,營養豐富,成為了干貝、鮮食的最佳品。
硨磲產量稀少,更是成為了「佛教七寶之首」,在佛教之中更是有較高地位,貝殼車成珠子,當做佛珠供奉。
除此之外,硨磲的貝殼與珍珠一般還具備藥用價值,亦具備保健作用。
2014年3月,海南一拍賣會上的「富貴吉祥」貝殼工藝,更是拍賣到了22.8萬的價格。可謂是動輒幾十甚至上百萬。活體硨磲因為具備觀賞價值,一只品質優良的活體,也可以賣到上千元價值。
除此之外,硨磲作為海洋之中的一員,對生態具備舉重或輕的價值,是海洋之中的環境監察員。
硨磲的數量一定程度上反應珊瑚礁生態看見,若是它們的數量銳減,也就意味著當地的珊瑚生態遭遇了破壞。而貝殼之中的碳、鍶同位素分析也可以計算出近年的降水、水質等數據。
正是因為硨磲不僅有食用價值,還具備文化、藝術價值、科研價值,成功地被人類給盯上了。我國南海地區曾廣泛分布,可只經過了短短30年的時間就被人類捕撈殆盡,幾近滅絕。
為了保證硨磲不滅絕,科學家們也開始著手研究人工養殖。或許有一天,硨磲在中國也不再是瀕危動物,能夠成為養殖戶可以隨意養殖的生物,屆時硨磲也不會成為人類所追捧的高價值藝術品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