哇!真的第一次見哎,知识不会,只是姿势不对;科学凡此种种,用人话讲才能听懂
文/天空之城
迄今為止,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超過4000顆系外行星,其中不乏有體積、質量和我們相似的超級地球。但是,最近發現的超級地球,還是令科學家們嘖嘖稱奇。
TOI-561
在距離我們280光年的位置,有一顆名為TOI-561的恒星。它在光譜學上的分類為K型主序星,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橙矮星。這樣的恒星略小於太陽所屬的黃矮星,TOI-561也不例外,半徑是太陽的83。2%,質量是太陽的80。5%,表面溫度也比太陽低,大約是5326K。
總體來說,TOI-561和太陽還是比較接近的,但二者還是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別的,那就是年齡。觀測結果表明,TOI-561在大約100億年前就已經誕生了!迄今為止,它的年齡甚至已經超過了理論上太陽的壽命。這意味著,它是現今銀河系中最古老的一種恒星,幾乎和宇宙一樣古老。
不僅如此,它還擁有著宇宙最古老的行星系統。迄今為止,科學家已經在它的周圍發現了3顆行星,而這3顆行星和它一樣,也是一大把年紀了。
這3顆行星被命名為TOI-561 b、TOI-561 c和TOI-561 d,是由NASA的淩日外行星勘測衛星(TESS)發現的。TESS是在2018年發射升空的太空望遠鏡,專注於通過系外行星的淩日現象來發現它們。當它們路過宿主恒星的時候,會導致宿主恒星的光芒出現規律性的變化,TESS就能夠發現它們。
3顆系外行星
不僅如此,在發現系外行星後,科學家們還能夠對它們的公轉週期、尺寸等屬性進行觀測和分析。
TOI-561 d:是3顆行星中最外側的一個,公轉週期16。3個地球日,半徑是地球的2。3倍左右; TOI-561 c:位於中間,公轉週期為10。8個地球日,半徑約為地球的2。9倍; TOI-561 b:是最內側的一顆,只需10。5個小時就能公轉一圈,半徑是地球的1。45倍。
除此之外,科學家們還能用徑向速度法來計算三顆行星的質量。我們知道,當行星運行到不同位置時,它的引力會對宿主恒星產生非常輕微的拖動,使其偏離原來的位置。這個偏離幅度微乎其微,但人類的探測器卻能夠通過其光譜變化觀測到。通過恒星光譜變化的幅度,再加上恒星本身的質量,就能夠計算出行星的質量。
計算結果表明:TOI-561b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倍,考慮到它1。45倍地球半徑的尺寸,可以計算出它的密度大約是每立方釐米5克,相當於地球的90%。這意味著,它是一顆岩石行星,而且它的尺寸也讓它足以被稱為超級地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