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都知道,太平洋戰爭的爆發,源於日本偷襲美國的「珍珠港」,其實,在太平洋戰爭後期,美國也對日本發動了一次「珍珠港」式的攻擊。
這次攻擊炸沉了日本60艘船,造成4500日軍喪生,現在有個潛水夫故地重遊,去日本「珍珠港」發生地遊覽,他在水下發現了大量日軍骨架……
日本的「珍珠港」叫楚克泄湖(Chuuk Lagoon,現在更名為特魯克泄湖Truk Lagoon),是日軍當年在密克羅尼西亞的一個基地。
一直以來,人們對日本「珍珠港」知之甚少,畢竟已經到了二戰末期,好像結局早已註定,但其實正是因為美國轟炸了日本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基地,才使得二戰加速,否則真不一定那麼早結束。
1944年2月17日至18日之間,美國海軍對日本海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空中和水面襲擊,地點就在楚克泄湖,史稱「冰雹行動」。
戰鬥一開始,美國好像要為「珍珠港」的兄弟們復仇一樣,對著楚克泄湖一頓狂轟亂炸,轟炸持續了3天,所有能被摧毀的東西都被炮彈清洗了一遍。
最終,日本有大約60艘船沉沒,包括12艘輕巡洋艦、驅逐艦,32艘商船,還有一些輔助艦隻。另外,大約275架日本飛機在戰鬥中被擊落。戰役結束,約4500名日本士兵喪生,而美國方面只有40人犧牲。
可以說,楚克泄湖作為日版「珍珠港」,對日本造成的打擊是毀滅性的,遠比日本對美國「珍珠港」造成的打擊嚴重。而且4500多日軍士兵沉在水底,也讓楚克泄湖成了遠近聞名的「禁地」。
澳大利亞潛水夫加里·伯南德(Gary Bernnand)不信邪,執意想要拍攝楚克泄湖下面的戰爭殘骸,即便當地人提醒他水下的景象很滲人,他還是下水了。